對聯又稱對子,對仗工整,平仄協調,是一字一音的漢文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。從秦漢時起便有懸掛桃符的習慣,五代時開始在桃符上刻字,後蜀孟昶命翰林學士辛寅遜在桃符板上題寫吉祥詞句。以後對聯盛於明清,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。 

中國古代門聯的聯語,可以說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縮影,也是古人利用門聯這種方式,對傳統文化的弘揚,同時也是是對 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等儒家思想的一種傳播。一座古老「寺廟」而言,得體的對聯,呈現宗教信仰的主旨,神聖讚頌以及寺廟莊嚴氣氛。一般而言,古代在開發地區,築城鑿河時,必由官紳建廟拜祀,以收安定民心,神道教化之效。

本堂內堂兩側楹聯以獅頭銜頭,書寫:「文衡大義陽之德   聖帝參天陰坐墀」說卦云:「帝出於震」。雷為震,陰陽謂之德,顯物象,此象為爵為位。辰為帝坐,又如北字,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,眾星拱之。辰又為紫微垣之帝坐。太乙真象突出之處。所謂陽日之戶,陰月之門。為義之數,陰陽消長之數,巽為陰生之始,天地定位,山澤通氣,雷風相薄,水火不相對,震由震往至乾,生卦之順。

此對聯亦道出「忠孝堂主席 文衡聖帝」的神靈氣勢與德威顯赫

祈福結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