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曆:2020/12/10

佛印禪師 東坡居士 同降

佛印禪師

東坡居士 同降

詩曰:

無象至道妙難言,字形有義落執偏,

天命賦性嬰孩保,書文成識障靈山。

聖示:

吾倆道友今夜再降此地靈山,月明風清人心靜,吾倆吟吟詩、論論道,可好?

佛印曰:難得大文豪詩興大發,老僧吟詩,自嘆不如,由爾先發。

東坡曰:不敢、不敢!承讓、承讓!  孔聖云:「溫故而知新」,吾吟舊作,聊以論道。一詩以山為抒發:「橫看成嶺側成峯,遠近高低各不同,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。」

佛印曰:千古流傳之佳作,耳熟能詳,來此靈山論廬山,別有新意。

東坡曰:吾喜遊名山大川,昔訪廬山有感而發,山之高峻難窺全貌,遊者千萬,各顯己見,何人真見廬山全貌?

佛印曰:難也!難也!人身短小,廬山大之千萬倍矣!如何可見?歷代遊人如瞎子摸象,各見一角,各執一偏,無人可道其全貌本來面目。

東坡曰:差矣!差矣!吾亦不見否?仁兄已偏見。

佛印曰:哈哈!不敢小見大文豪,胸中千江月,斯以有悟或稍可見。

東坡曰:嘻!仁兄知吾。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,其山有形,有形則有限,其詩有字,字落則義狹。吾心有感,也僅能化成文字記錄,稍抒心胸,難盡全意。俗人有見,以形論之,仙人無知,大道無形。俗人爭論為嶺或為峯,以為二物不同,實乃一山也。以形論山,難包全貌;以字論山,其山已非山。俗人爭得臉紅氣粗,仙人看來招笑!招笑!

佛印曰:有形之山已難見,莫言無形靈山,至今鮮人探訪,靈山有路,唯無心可照;靈山有訣,唯明師可授焉!廬山、名山千萬座,靈山一座無別號,詩人訪名山,見山不見山,仙人佛引路,路人識不知,嘆也!嘆也!

東坡曰:此詩深有感,諸生訪遍廬山,不知靈山。

佛印曰:知其靈山心為要,若無至誠,終不覓靈山,昔之高僧,三步一跪,九步一拜,方才感動仙人指引。諸生到此靈山,見山非山,心生疑惑,不過如此、如此。哈哈!惜也、惜也!未曾見靈山之高妙。美妙難言,諸生可想見之?

東坡曰:諸生各個知靈山,卻遙遙相望,憑空想像,有心尋之,卻愈離愈遠,該如何是好?

佛印曰:知者與不知,其言不相同,不知者說知,知者說不知。六合之外,聖人存而不論;六合之內,聖人論而不議, 《春秋》經世,先王之志,聖人議而不辯。何也?聖人懷之,而眾人以相示之,故大道不稱,大辯不言。老僧藉莊子語,聖人早示之千年,諸生讀破莊子,猶在相中辯之,莫言非辯,其心起伏,其氣高低,則火候見差,終難悟聖人之意。

東坡曰:仁兄之意,豈非文字皆糟粕,不言勝江山。

佛印曰:非也!非也!聖人懷之,言之所出,發而中節,不落兩端,其言無執,其教寬大,無一非道,因才施教,若所見以為是,效之、從之,則已偏失,不可不慎!

東坡曰:原來如此。見靈山實不易,遇明師猶未遇。諸生大言,承師之志,然師之志何在?無一、二知之,以己意揣摩,不經印證,則說為師志,到底是師志,還是己志?

佛印曰:修道之人謹言慎行,神龍見首不見尾。諸生可已見之、知之?一代祖師,大道不稱,其德如日月,光明廣照,以眾生之心為心,必也身居於下,善聞納德,言未出則身德已化天下蒼生。諸生未知、未見,多以己之小知、小見,以為師志,豈不差之遠矣!

東坡曰:嘻嘻!原來真正文豪為吾仁兄,下壇之詩,出爾筆墨,「無字天書」,道盡一切,吾甘拜下風。自古文豪千萬,然得道高僧,屈指可數,文字有道亦有障。諸生修道,雖讀經典為要,然經典為入性之具,度人之筏,不可不讀經典,也不可不去經典。聖人經典浩大無邊,若讀經可證道,則歷代狀元、文人應先證道,讀之猶重融會貫通,莫如就湯避火,過猶不及皆非道。放眼天下,名嘴萬千,然悟入人性,直指人心者,若非為悟道之士,言不出生死大道。諸生修道,莫落為教書匠、讀書會,世上已有萬千,非爾助師宏道之徑,必也以身德教養,佐以性命生死之道,方為正宗,方可挽眾生慧命,善以悟之!

佛印曰:果然為有修之文儒,此道還得由儒宗志士宣出,老僧佩服!佩服!

東坡曰:承讓!承讓!吾有感天時緊急,怎奈儒宗修子錯修其道,無法反觀,自度己陋,入道數載,便以為悟道,瞎子引路,看了驚險萬分。今日論道,非言不重經典,乃知心性為首,經義為輔,若要經義讀透如大師,恐怕百歲亦難達一、二,眾生根器不同,環境不同,若無法看到同修、眾生之全貌,以眾生之心為心,以眾生之才成才,恐無法度得一人。今日點破,語重心長,多者早失其道,光陰錯用,未悟己之天職,卻忙人間俗務,自悟為要。

盼今日論詩、論道,各有所悟,吾倆回也!

祈福結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