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曆:2019/12/20

南屏道濟古佛 登台

南屏道濟古佛   登台

詩曰:

物格知至意誠修,研經讀典學中庸,
知止不殆勤力作,真功實德在其中。

聖示:

哈哈!無修不見德,無考不成道,春秋二考,校量心性智慧,考前千絲萬縷,考時較量工夫,考後驗其持恆。人生無時不考試,起心動念都在天人交戰,是佛贏或是魔勝?是公心或是私意?哈哈!天知、地知、你知、老衲知,騙得了一時,騙不了一世。修道一心,後生可畏,爾等以大事、聖賢事視之,則可成就大業、聖賢之業,再勉道心,必可再上一層。

諸生考前研經,考後更當讀典,智慧不明,如何修身?既不修身,何為修道?是修何道?一日不讀書,便覺面目可憎。讀書之意,在日省其心,見聖賢反觀己身,自慚形穢,其心不正,其言不謙,不知修正,讀書亦不見用,故大學之道,重為學之次第,諸生考完《大學》,可明修道次第?

格物為首,物格何物?非外在之物,乃內在心物,物漏不去,良知難現,諸生修道不格物,道果何積?狂者自狂,傲者也傲,未見真人,每日豈不如行屍走肉?終日指人罵呵,何曾自見己過?既未格除心物,如何致其良知?良知未現,如何修身?身既未修,如何度人平天下?大學之道,若能悟透,知行合一,則成佛亦有餘。諸生修道多年,深悟《大學》者,百中難見一、二,老衲憂也。

《大學》貴在知止,止於何處?諸生皆知。然此至善,多被後天習染遮蔽,幾人能「知止」?縱然知止,幾人能不殆? 孔聖早示:「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。」學而不思,則如死背經典,為考試而考試,讀之文字皮毛,不知思入內性,難怪 孟子云:「盡信書,不如無書。」經為徑也,無經不覓大道,無經難登天榜,經之為要也;然又云:「思而不學則殆。」思者,非我行我素,我悟即道,此思若無學聖人經典以為驗證,則僅為一人所思,胡說八道。是以諸生雖云處處皆道場,山河大地莫不為道,上山是修,下山也是修,必要學思並進,聖凡兼修。上山是學,下山是思,功夫未到家,必要勤修道、煉工夫。上山是約束,下根器者是約束,約其懶心,束其道心,層次不同。上山工夫多般般,是諸生看不透,下山更見真工夫,層次亦不同。不論上山或下山,惟有不動其心,道志恆存,方不被人云亦云,千磨萬考而考退。

何謂「道心」?道者,非人非我,至大至公,不論上山或下山,所行不為小我,乃在成就大我(儒宗正道),則為道心。小我無我,則道氣自顯,道功自立,諸生呀!老衲扶鸞亦不得已,眾生無明,落此般若文字,設此教化,雖為仙真說法,然曲解神意者多矣!知老衲言下之意者鮮矣!還是悟不出,自行其所是。神意幽遠難測,如夫子言性與天道,不可得而聞也。夫子說道,如老衲此刻扶鸞一般,所論不出性與天道,然諸生猶未明也,聽若未聞。嘆也!

諸生修道,學海無涯,然經典諸生不愛讀,有課亦不愛上,不知又不學,無勤不成道,所學所論,皮毛而已。學要貫通,各家經典要嫻熟,道中六部經,廣涵儒、釋、道,其用意為何?

老衲舉一例,儒家講仁,道家講不仁,釋家講不不仁,缺一不可,若未融通,必落於一端,落於一端則不見大道之妙,不悟三家,則鸞訓必定曲解神意,看似懂又非懂。六部經典,好好研究,好好落實日常之中,修心修性。否則,縱使天堂掛號,地府除名,最後還是落入輪迴,苦呀!苦呀!萬苦千苦,輪迴最苦。老衲看諸生有位高者、有位低者,都在步步往地府去,喚也喚不回,唯有自覺一途,大羅金仙自迷亦難救,勉之!慎之!

祈福結帳